「赚钱套路」产品质量越差,赚的钱越多?
作为一个成天想要暴富的人,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
一个人怎么可能年年都把家里的东西再买一遍。快消品也就算了,那些生产和销售汽车、手机、家具、电器等非易消耗商品的企业是怎么做到年年赚大钱的?
通过研究,我发现了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那些值得借鉴,又或令人厌恶的赚钱套路。
01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吐槽,说现在的产品比起十几年前真的是差远了。
确实,现在的产品质量真真是太差了。
就比如鼠标,我犹记得大学时期淘的一个杂牌鼠标,整整用了三年滚轮都没坏。而现在呢?我一年已经换了3个非杂牌鼠标。
难道社会在进步,技术反而在退步吗?
不,这就是“计划报废”的赚钱套路。
计划报废是通过人为的方式来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即故意设计容易损坏的产品。
这个套路是如何出现的呢?
让思绪穿越到1924年圣诞节期间,日内瓦。
此时此地,欧司朗、通用电气等世界上最大的几家电气公司组成了一个名为福玻斯(Phoebus)的垄断联盟,并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
其目的就是通过调整电灯泡的产品价格和生产配额来增加产品利润,并最终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来进行行业规范。
协议中还规定了灯泡的使用寿命,要求所有联盟公司执行,如果违反将面临罚款。
拉卡拉
要知道,当时的一个灯泡的普遍寿命是2500小时,而经过他们商议之后,将其控制到了1000小时,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购买更多的灯泡,产生更多利润。
这是“计划报废”的赚钱套路第一次出现在商业领域中,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1942年,由于一些文件的曝光,使得该项协议名义上被终止。但计划报废这一理念并没有消失,反而在当今“大放异彩”。
2
电灯泡的生产是“计划报废”的第一个试验品,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网上找的资料,懂行的可以去研究)。
案例1:打印机的墨盒。
正规POS机
有的墨盒内置了计数器,它会计算这个墨盒打印的纸张数,次数达到一定值,就会提醒你:墨用完了。
技术好的人甚至能够将内置计数器重置,这样墨盒就又可以使用了,至少可以重置三次。
这种属于机械控制类的“计划报废”。
案例2:苹果“降速门”事件。
一个名叫TeckFire的美国用户发现,他的苹果手机在新版本的苹果手机拉卡拉POS机上市后突然变得卡顿。
于是他用专门的跑分软件测了一下自己手机的跑分,单核1466分,多核2512分。但是当他换了新电池以后,单核飚到2526分,多核到了4456分。
事情很明显了,有人恶意操纵了,曝光吧。
但,接着苹果关于为“保护旧手机意外关机”而给iPhone处理器降频,导致旧iPhone变慢”的回应真是让所有人都炸了毛。
这种属于芯片控制类的“计划报废”。但苹果的这个项目负责人很明显是个傻子,大家不要学他。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当年安卓手机使用一年就卡顿的魔咒,细思极恐。
案例3:密闭电器和电子产品。
生活中很多电器,电子设备都是密封起来的,没有螺丝,没有缝隙。美其名曰超薄,但实际是让你无法将其拆开进行清理和修理。
有时候设备会因为长期无法清理而导致高温损坏,只能买新的。又或者需要你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
这属于密闭类型的“计划报废”。
案例4:我的鼠标。
上面提到,我一年换了三个鼠标,全部都是滚轮坏了,真的令我很郁闷。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决定有时间自己去动手修一下。
这种损坏是属于劣质按钮类的“计划报废”。
以上就是我找到的一些例子,相信在各种各样的产品生产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类型的“计划报废”。
只不过,我们不在某些行业中从事相关工作,不知道而已。
03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联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企图去发现一些生活中关于“计划报废”的蛛丝马迹,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及证明自己确实被欺诈了。
但是,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计划报废”的存在,除了贪婪的企业肆意欺诈消费者以外,计划报废也有其存在意义。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朱迪恩·恩瓦利埃说:“根本上,企业会反映出消费者的喜好。我想这就是某些企业成功欺诈顾客原因所在。而这些情况的出现我想应该归因于顾客自身。”
没错,有欲望才会有需求,有需求才会产生交易。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穿的衣服,父母每次买衣服都会故意挑大一号,明年就算长个了也能再穿。于是,每年我重新拿出那些衣服穿的时候,总会感叹一句,咋还不坏呀,坏了就能买新的了。
再比如手机,如果大家只是满足于打电话,发短信,那诺基亚就不会黯然退场,其他手机也就不会粉墨登场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计划报废”是企业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所需产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必然结果,也是这种套路一直存在的原因(属于公开的秘密)。
所以,“计划报废”不仅是资本为了能够赚钱而想出的套路,更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04
虽是双向奔赴,但是,不耽误我说一句:这帮孙子,真TM会玩。
拉卡拉官网 拉卡拉电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hhrkala.com/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