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廖志明、邵春雨)

一、当前消费金融低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1.1 消费信贷进入低增速阶段

消费金融指由金融机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向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 服务;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消费金融包括所有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服务,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一 般耐用品消费等,狭义消费金融即在广义消费金融基础上剔除住房按揭贷款,本文消费金融特指狭义消费金融。 2017 年消费贷爆发式增长,源于房地产限贷。从金融机构消费贷款规模来看,截至 22 年 9 月末,广义消费贷款规模 为 56 万亿元,剔除房贷的狭义消费贷款规模为 17.08 万亿元。2017 年我国消费贷款激增,狭义消费贷款规模从 11 年末的 1.73 万亿增长至 17 年末的 9.62 万亿元,17 年末有 63%的高增速,为 2012 年来最快增长。2017 年消费贷 爆发式增长与房地产限贷有关,按揭贷款被限制之后,有居民将消费贷变相投入房市,这也使得这一时期 P2P 盛行。 17 年后消费信贷增速显著下滑,22 年 9 月末狭义消费贷增速为 5.42%。2017 年末消费贷开启强监管模式,P2P 也 受到显著遏制,消费贷增速显著下滑。2018 年起我国消费贷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也一直保持在 15%的水平之上。 进入 20 年后,随着疫情抑制居民消费动力和场景,消费贷增速显著下滑,22 年 9 月末狭义消费贷增速为 5.42%,消 费贷增长较慢,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1.2 当前消费金融参与主体

以传统银行为中心,互金平台、民营银行和消金公司为辅的消费金融格局。消费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有商业银行、互 联网金融平台、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商业银行占据绝对地位,其中绝大部分消费金融产品来源于银行发行的 信用卡,约占 51%,其次是银行自营的消费贷款,约占 13%。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自 2017 年来 受到监管政策限制,市占率增长受限。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市占率并不高,但随着监管逐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管理,持牌 消金公司或成为仅次于传统银行的主要参与主体。 民营银行、消金公司、互联网平台和 P2P 定位长尾客户。从客群定位来看,传统商业银行主要定位于资质较好、收 入稳定的优质客群,通常风控审批较为严格,在资产质量稳定或较优的基础上争取较高的收益。而民营银行、消金公 司、互联网平台和 P2P 等定位于互联网消费、中低收入、长尾人群,通常无公积金、人行征信等信息的人群很难获 得银行的审批授信,这部分人群收入相对不稳定,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等获得贷款授信,但相应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

1.3 预计消费金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2020 年以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增长,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截至 22 年 9 月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 62.4%, 与美国日本杠杆率差距缩小,当前已经接近日本 68.9%的居民杠杆率水平。《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报告指出, 近年来,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由 2008 年末的 18.2%上升到 2019 年末的 65.1%,年均增长 4.3 个百分点, 且历年增幅波动不大,增长一直较为平稳。 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时期已经结束。2020 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比上年末高 6.1 个百分点,增幅较高,主要是 受房地产市场较热影响。然而到了 2021 年,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长幅度显著下降,全年几乎保持不变,维持在 62.2% 的水平上。从过去两年平均来看,居民杠杆率保持着每年大约 3 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 2020 年中央出台了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进行约束的“三道红线”制度、对银行房贷集中度管理的制度以及防范经营贷违规 流入房市的各类措施,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贷需求增长乏力。当前居民杠杆率处于平稳上升阶段,监管已明确提出“要 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预计消费金融将进入平稳发展 阶段。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二、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基本情况

2.1 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步持牌化,消费金融牌照紧俏

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步持牌化。2021 年 6 月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经银保监批准设立,拉卡拉电签POS机持有消费金融牌照。蚂蚁 集团持股 50%,截至 2022 年 9 月末,蚂蚁消金公司资产总额 1019 亿元,净资产 80 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32 亿 元,净利润 11 亿元,扣非净利润 3.9 亿元,扣非净利率 12%,相较去年同期亏损的 10.66 亿元,业绩有所改善。 蚂蚁集团成立消金公司,受杠杆限制谋求增资,股东包括国资。消费金融公司的放贷规模可以达到净资产的 10 倍左 右,即杠杆可以放大到 10 倍,若要承接“借呗”“花呗”等消费金融业务,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原有的 80 亿元POS机申请资本金 远远不足,因此增资也显得尤为重要。22 年 11 月 14 日,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百亿级增资方案落地。增资完成后, 蚂蚁消费金融前五大股东分别为蚂蚁集团、杭金数科、南洋银行、舜宇光学和传化智联,持股比例分别为 50%、10%、 6.491%、6%和 5.01%。另外还有 7 位股东,分别为鱼跃医疗、国泰世华银行(中国)、宁德时代、博冠科技、千方 科技、中国华融和重庆农信集团。其中杭金数科和重庆国资农信集团为国资,显示出地方政府对于蚂蚁消费金融业务 的支持。 消费金融牌照紧俏,持牌机构持续扩卡拉合伙人容。截至目前共有 30 家消费金融公司。除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1 年滴 滴以股权形式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滴滴全资子公司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成为杭银消金的二股东,持股比例为 33.34%。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杠杆较高、融资成本相对低,其竞争优势弱于商业银行,但明显强于小额贷款公司,互 联网金融平台逐步持牌化。

2.2 民营银行:立足小微,业绩分化

政策定位民营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目前我国有 19 家民营银行。监管机构对民 营银行实行“一行一店”政策,实体网点较少。多项监管文件表明要增加民营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2021 年 末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 1.64 万亿元,同比增速达 33.48%。其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突破 4000 亿,另有 8 家银行 资产增速超过 30%,资产规模增速突出。 目前有 19 家民营银行。2014 年 3 月银保监会启动民营银行试点,首次批筹 5 家民营银行,分别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浙江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微众银行在当年 12 月成为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2015 年 6 月起民营银行进入第二批试点期,2016 年、2019 年各批筹民营银行 12 家和 2 家。截至目前,我国已有 19 家 民营银行开业运营,阵容日益庞大。 四家民营银行纯线上经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纯线上经营;大部分民营银行定位互联网方向, 比如裕民银行定位“5G 智能银行”,众邦银行定位“互联网交易银行”;蓝海银行、客商银行等相对传统,主要对焦 区域融资需求。

差异化经营特征较显著,行业集中度高。我国民营银行自 2014 年 3 月原银监会首批 5 家试点以来,至 2020 年 4 月 共获批筹建 19 家,已全部开业。资产规模两级分化,头部民营银行资产规模破四千亿,而部分民营银行总资产仅百 亿规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 经营业绩分化明显,微众银行一家独大,尾部民营银行生存空间被挤压。2021 年微众银行净利润 68.84 亿元,净利 润在 19 家民营银行中占比达 50.49%,营业收入占 19 家民营银行的 41.27%。其余 16 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均不足 7 亿元,尾部生存空间被挤压。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监管限制民营银行开展异地贷款。自 2020 年 7 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银行审 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起,监管部门对于银行跨注册地贷款的限制不断收严。2021 年 2 月,银保监会正式提出“严 控互联网贷款跨地域经营”。自此,除全线上信贷业务备案许可的 4 家互联网银行外,其余民营银行的业务开展范围 被限制在注册地。民营银行想要拓展客户群体,需想办法为本地不同细分领域的不同客户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 务,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场景金融产品。

微众蓝海、网商、新网外,民营银行 ROE 普遍较低。21 年 19 家民营银行中有 12 家 ROE 低于 10%,其中裕 民、客商、振兴、亿联、金城和华通银行的 21 年 ROE 均在 0~4%以内,民营银行的 ROE 普遍较低。对比上市银行, 21 年 ROE 均值为 10.4%,42 家上市行 ROE 数值均在 6%以上,民营银行的盈利能力远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ROE 普遍较低,源于信用成本较高。上市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营业收入均值为 31%,民营银行为 38.3%。对比上市银 行,信用减值损失/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如郑州银行、兰州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分别为 49.1%、49%、 45.9%、45.6%,均值为 31.1%。民营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营业收入占比较高如亿联银行、富民银行、金城银行、苏宁 银行,分别为 65.85%、59.36%、57.21%、52.32%,均值为 38.3%。民营银行虽然不良贷款率表现良好,但信用成 本过高,影响 ROE 水平。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2.3 信用卡贷款近年增速较低,资产质量稳定

信用卡业务收入由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组成。利息收入主要是对信用卡贷款,按场景不同划分为消费利息、取现利 息、逾期利息。一般情况下,信用卡利息收入统计在个贷利息收入中,不能区分,只有少数几家银行会披露。非利息 收入包括年费、各类手续费、违约金等等。 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纳入利息收入板块。21 年 2 月 5 日,财政部、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 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 202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银行从事信用卡分期还款业务形成的金融资产,企业不得将 其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记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或在利润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列示。这意 味着信用卡分期手续费需从“中间收入”板块移至“利息收入”板块,受口径调整影响,银行中收占比普遍下降。

信用卡贷款增速较低,22Q2 为 5.87%。截至 2022 年 6 月末,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为 8.66 万亿,同比增长 5.87%, 2018 年以前 20%以上的高增速时代不再,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受限,信用卡应偿贷款增速显著下降, 2020 年 6 月末增速仅为 3.73%,为近 15 年来最低增速。2022 年整体零售信贷需求偏弱,多城封锁使得信用卡消费 场景受限,预计 2022 年信用卡增速仍处于低位。

22Q2 信用卡逾期贷款额及逾期率降至疫情前水平。央行按季度披露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的贷款余额及比率。22Q2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 843 亿元,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比率环比下降 11BP 至 0.98%,该比率在 19 年末曾 达到,20 年疫情发生后上升至 1.27%,当前已经回归 19 年末疫情前水平。回顾信用卡逾期贷款额增长趋势,几乎每 次第四季度都会出现逾期额下降,这和年末各行加大核销力度有关,预计 22 年末逾期额和逾期率环比继续下降。 当前逾期额增速较低。相比于信用卡贷款增速下降,22 年逾期额增速下降更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额增速从 20 年 末的 12.9%下降至 21 年末的 2.59%,22Q2 小幅上升至 3.03%。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三、消费金融资产质量情况

由于上市公司或者企业披露资产质量一般以季度或者半年为周期,为了更细致量化消费金融资产质量情况,我们通过 研究消费金融 ABS 所披露的底层资产质量,观测月度资产质量变化。

3.1 近期消费金融 ABS 发行活跃

我国企业 ABS 发行规模占比较高。统计 2022 年 ABS 发行情况,截至 22 年 12 月 1 日,企业 ABS 发行规模超一万 亿元,占据 58%,信贷 ABS 发行 3299 亿元,占据 19%。 22 年整体消费金融(含个人消费贷款)ABS 发行规模保持稳定。信贷 ABS 中,个人消费贷款 ABS 分为银行消金公 司、非银消金公司、银行自营、信用卡四个门类。截至 22 年 12 月 1 日,非银消金公司 ABS 和银行自营 ABS 发行 规模显著较上年有所提升,信用卡 ABS 和银行消金公司 ABS 在 22 年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企业 ABS 中,蚂蚁、美团、 京东等发行的消费金融 ABS 较上年整体保持稳定,截至 22 年 12 月 1 日,消费金融 ABS 发行规模为 1414 亿元,和 去年全年 1418 亿元基本持平。 近几个月,非银消金公司发放消费贷 ABS 较为活跃。截至 11 月末,共有 5 家消金公司发行 8 款消费信贷 ABS 产品, 发行规模达到 87.9 亿。马上消费金融发行了 4 期 ABS,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和金美信 消费金融各发行了 1 期 ABS。其中,中原、长银五八均是首次通过发行 ABS 进行融资。在其中选取已披露数据的 5 款产品,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的安逸花产品表现较优。

3.2 消金公司、信用卡和银行自营贷款的资产质量比较

四类个人消费贷款 ABS 的资产质量情况有所分化。2022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消费贷款资产质量的变化广受关 注,我们通过统计信贷 ABS 中四类个人消费贷款 ABS 的底层资产质量情况,研究 22 年疫情下消费信贷资产质量情 况。截至 2022 年 10 月末,存续期消费贷 ABS 产品的发起机构共 12 家,其中包括 6 家银行和 6 家消费金融公司, 发行规模达 697.94 亿。从产品表现上看,不同类型发起机构的资产质量表现分化明显。 消金公司产品的资产质量普遍差于银行自营产品。统计银行消金公司、非银消金公司、银行自营、信用卡四个门类的 ABS 的底层资产表现,截至 22 年 10 月末,资产质量优良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银行自营消费贷款、非银消费金融公 司贷款、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贷款、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 22 年 4 月消费贷款资产质量短暂恶化,二三季度保持平稳,10 月末资产质量略有恶化。从各类别 ABS 的底层资产 质量来看,22 年逾期率和逾期 1-30 天比率普遍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且 22 年 4 月资产质量短暂恶化,中期保持平 稳,近期随着疫情反复情况加重,消费贷款的逾期情况有所上升。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质量表现相对较差。银行消金 ABS 样本的发起人主要为兴业消金和中原消金。截至 10 月末,银 行消金逾期率均值达到 5.13%,远高于其他类型。4 月末逾期 1-30 天占比出现 3.83%高峰,这与 4 月多地疫情恶化 有关。非银消金贷款自五月末以来逾期率均值上升较快,5 个月增长 2.74 个百分点。相比于银行消金产品,非银消 金 ABS 拖欠 1 至 30 天占比情况较优,这与其发行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

银行自营消费贷款 ABS 资产质量相对较优。由于 2022 年银行发行的几款消费贷产品表现期较短,数据量较少不具 有代表性,现选取 2021 年发行的 2 款银行消费贷产品作为样本。宁波银行发行的永动 2021 年第一期 ABS 资产质量 较好,7 月末逾期率达到峰值 1.11%后持续下降,现在稳定在 1.03%水平。其拖欠 1 至 30 天占比也一直稳定在 0.5% 左右。主要由于宁波银行业务集中在较为发达地区,目标客群优质,借款人偿债能力较强。而平安银行发行的安顺 2021 年第一期 ABS 逾期率相对较高,截至 2022 年 10 月末,逾期率超过 4%水平。

3.3 22 年疫情下的信用卡贷款质量

3.3.1 20 年疫情对信用卡贷款质量冲击较强

20 年疫情期间信用卡贷款逾期率激升。疫情期间(2、3 月末),信用卡分期贷款逾期率从年底 3.27%激升至 2 月末 的 4.69%,升高 1.42 个百分点。3 月逾期率继续升高,但上升幅度收窄,较 2 月末仅上升 1BP 至 4.7%,疫情期间 信用卡 ABS 逾期率较高,资产质量有所恶化。 20 年疫情后期逾期率较为稳定。4 月末逾期率环比上月下降 14BP 至 4.56%,5 月末小幅上升 8BP,6 月后逾期率稳 定在 4.8%附近。 逾期 1-30 天比率较为前瞻,20 年波动相对较大。疫情期间(2 月末),信用卡分期贷款逾期 1-30 天比率较 1 月底平均提升 67bp,较 12 月底平均提升 75bp。逾期 1-30 天比率最具前瞻性的指标,3 月末较 2 月末下行 30BP,表明资 产质量的好转趋势。4 月末逾期 1-30 天比率环比下降 19BP,虽然较上年末仍处于高位,但显示信用卡分期 ABS 的 底层资产质量开始好转。5 月末逾期 1-30 天比率环比上升 46BP,由于逾期 1-30 天比率较为前瞻,数值波动相对较 大,信用卡贷款质量有所反复,6 月后逾期 1-30 天比率逐步下降,从 6 月末的 1.46%下降至 9 月末的 1.15%。

疫情对信用卡贷款质量冲击程度有限、时间较长。20 年 4 月后信用卡 ABS 的底层资产逾期率逐步稳定,4 月末环比 上月下降 14BP 至 4.56%,5 月末小幅上升 8BP,6 月后逾期率稳定在 4.8%附近,至此,距离 2 月疫情爆发约 4 个 月。 信用卡 ABS 逾期 1-30 天比率从 20 年 6 月开始逐步下降。疫情期间(2 月末),信用卡分期贷款逾期 1-30 天比率较 1 月底平均提升 67bp,较 12 月底平均提升 75bp。6 月后逾期 1-30 天比率逐步下降,从 6 月末的 1.46%下降至 9 月 末的 1.15%。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 20 年的疫情下,信用卡贷款的逾期指标在 3-4 月后趋于稳定,对应信用卡贷款质量在 3-4 月后 有所改善。从逻辑上也可理解,因为疫情爆发后,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还款能力,逾期率和逾期 1-30 天比率最先上升, 经过 3 个月的滚动时间,这部分激增的逾期贷款转化为不良,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核销处理掉这部分新增不良,另一 方面疫情影响消退,信用卡贷款逾期率明显下降。 招行披露信用卡贷款质量数据(按季)与信用卡 ABS(按月)表现一致。招商银行自 1Q20 按季披露了信用卡贷款 的资产质量情况,包括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和关注贷款率。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20Q2 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明显下降。1Q20 招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激升至 1.89%,较 19 年末上升了 54BP,20 年 6 月末不良率略微下降至 1.85%,9 月末继续下降至 1.78%,20 年末下降至 1.66%。招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与 信用卡 ABS 逾期指标表现一致,20 年 6 月后招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有所改善,佐证疫情后期信用卡贷款质量企稳改 善。 招商银行逾期率和关注率从 20Q1 峰值下降。招行信用卡贷款逾期率和关注率在 3 月末达到峰值分别为 4.13%和 4.20%,后稳步下降,作为前瞻指标,逾期率和关注率在 6 月末即表现出向好趋势,佐证前述信用卡 ABS 月度变化规 律。

3.3.2 2022 年信用卡 ABS 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22 年信用卡贷款质量有所恶化,影响小于 20 年疫情。2020 年疫情期间信用卡分期贷款逾期率从 19 年末的 3.27% 激升至 3 月末的峰值 4.7%。2022 年初,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阳性病例,21 年末到 22 年初,资产质量各指标有所恶化, 但指标上升幅度较为平缓。“和智 2020-2”22 年 1-2 月逾期率在 4.2%附近,3 月末上升至 4.33%,之后保持平稳。 信用卡 ABS 资产质量在 5 月左右开始改善。招行的零售客户质量相对其他行较好,信用卡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较高, 在商业银行中具有代表性。“和智 2020-2”的逾期 1-30 天比率在 3 月末达到峰值 2.57%后持续下降,逾期 1-30 天比 率较为前瞻,表明资产质量的好转趋势。累计逾期率(累计逾期与原始本金的比值)也表现出相似趋势,在 5 月末达 到 4.34%的峰值后下降。对比 20 年疫情中信用卡 ABS 的底层资产逾期率激升,本轮疫情对信用卡贷款的冲击相对较 小。

22 年疫情对信用卡贷款质量的影响不如 20 年显著。22 年 P2P 等互联网贷款受到遏制,共债风险较小,且经过 20 年疫情教训,银行优化了发卡策略,降低了易受疫情影响行业人群的发卡数量,本轮疫情中信用卡贷款质量好于 20 年。

3.3.3 为降低风险,银行调整发卡策略,发卡增速下降

疫情后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卡增速放缓。披露了 20-21 年累计发卡量可比口径数据的银行有 11 家。除工行、交行和 浦发外,其余 8 家均出现累计发卡增速下滑。大行中的邮储发卡增速较快,20 年末同比增长 18.3%,21 年末发卡增 速为 8.3%。股份行发卡增速普遍下滑,发卡增速较快的是由负转正的浦发银行,21 年末同比增长 10.8%。整体来看, 无论是大行还是股份行,发卡增速都在放缓。 20 年后银行调整发卡策略,对易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发卡较为审慎,22 年信用卡贷款质量受冲击影响相对较小。经过 2020 年疫情,银行对信用卡发卡比较审慎,对于容易受到疫情冲击的行业,发卡可能会更加审慎。所以经过银行前 期筛选,22 年信用卡的持卡客户,其收入受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因而 22 年信用卡贷款质量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小。

近两年大行信用卡贷款增速下降。单家银行来看,6 家大行信用卡贷款增速波动,近两年普遍较低。21 年末建行、中 行信用卡贷款增速有所下降,其余四家增速上升。邮储信用卡贷款基数较小带来强劲增长,增速维持高位。22Q2 大 行信用卡贷款同比增速普遍较低。 近两年股份行信用卡贷款增速较低。自 20 年开始,股份行信用卡贷款增速维持低位,21 年末 9 家上市股份行中 6 家 的信用卡贷款同比增速较 20 年提升。浦发银行 21 年末增速为 12%,相比于 19 末和 20 年末持续减少(分别为-2.8% 和-12%)回归正增长。22Q2 股份行信用卡贷款同比增速仍然较低。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四、助贷“断直连”或冲击消费金融格局

4.1 “断直连”是什么?

2021 年 4 月 29 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对 13 家 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由此开启了助贷领域“断直连”模式。按照个人征信业务整改工作要求, 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 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 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目前,央行已发布征信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构建了 较为完整的征信法律体系。其中《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 加工等全流程合规管理“断直连”。该办法考虑了互联网平台、数据公司等机构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模式的调整,对本 办法施行前未取得征信业务资质但实质从事征信业务的市场机构给予了一定的业务整改过渡期,过渡期为本办法施行 之日至 2023 年 6 月底。

从“断直连”整改要求看来,是基于征信监管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目的,同时也规范了征信业务和市场。通过个 人征信公司接入助贷平台和金融机构之间,能够解决各平台机构自行对接个人信息数据的乱象,收归持牌征信机构统 一管理,可以防止个人用户信息被过度收集、滥用和泄露,加强了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4.2 断直连的政策背景:助贷的高光与跌落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主要分为银行自营、联合贷和助贷三种模式。自营模式是指银行利用自有网络平台,将传统的线 下业务线上化,具有独立出资、风险自担、盈亏自负的特点,这里着重介绍后两种模式。

助贷业务有两个核心参与方,即资金提供方和助贷平台方。助贷模式下,资金方通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人工复核、 贷后管理对借款人进行管理并确定授信额度;助贷平台则提供获客导流、辅助风控等服务,通常助贷方还承担一部分 贷后催收责任。双方按照事先约定的利润分成,对助贷业务利润进行分配。资产方根据助贷方提供的信息作为辅助, 按照自己的风控逻辑和模型进行审批,风险一般都是由资金方来承担。权衡之下,资金方更偏向于与一些规模大风控 能力强的助贷方合作,例如蚂蚁、腾讯等。据悉,蚂蚁通常会分润客户全部息费的 30%左右作为技术服务费。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根据助贷方是否出资,助贷模式又细分为联合贷与纯助贷两种。联合贷的助贷方会出少部分资金,而纯助贷的助贷方 完全不出资金,两种模式下助贷业务本质相同。助贷方均向合作金融机提供获客、风控、贷后管理等环节服务,主要 差异在于助贷方是否与合作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联合出资、分配利息收入、分担风险。早期流量平台旗下的放贷 机构(多为小贷公司,比如蚂蚁美团抖音都有自己的小贷品牌)与银行联合线上放贷,称为联合贷,出资比例为 3:7, 后来发展到极致的 1∶99,直至演化为完全不出资、纯引流的纯助贷。

助贷业务起源于线下银行与小贷公司的合作。自 2011 年以来,随着 P2P 快速发展,银行与 P2P 等多数不具有放 贷资质的中小平台的合作逐渐兴起。P2P 等互联网平台拥有大量客户资源,但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将存量的客户变 现。因此它们把客户推介给银行,通过银行放贷获得一笔“介绍费”或息费分成。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其长期面临 经营地域及缺乏合规的优良资产的发展限制,也需要获客平台为资金提供出口。通过与 P2P 等平台机构合作,银行 同时解决了客户和资产投向的问题。因此银行和 P2P 机构的合作一拍即合,一度获得快速增长。 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为助贷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大量 P2P 等小机构在提供引流的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风险识别 能力,中小银行无力招架质量层次不齐的客户,自身潜在风险迅速提高。即使在实际合作中,多数助贷机构通过保证 金或担保等模式进一步为银行承担风控并变相兜底,但这依然无法避免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加之存在各种或有的合规风险,例如风控外包、变相兜底、变相突破经营地城限制等,且银行和小机构的合作在规模上始终难以做大,因此 在 2014 年以后,随着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先后设立金服公司,银行和大机构的合作规模快速 膨胀,并迅速超越和取代了中小助贷机构成为了助贷的主要模式。

在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大背景下,城商行对于获客、场景金融生态圈构建需求强烈。以天津银行为例, 2018 年起, 天津银行分别与蚂蚁金服、苏宁金服、百信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合作平台资源引流获客,有效扩大零售业 务规模。仅 2018 年,天津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幅高达 786%,从天津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绝对规模来看,2017 年 末与 2019 年末对比,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 87.93 亿元,916.60 亿元,两年增长 10 倍。天津银行个人消费 信贷猛增,正是借力助贷业务,促成其近乎指数型的增长。随后合作对象向上拓展至股份行,向下则延伸至更小的城 商行、农商行,最后才延伸到国有大行。 在互联网贷款便利大众生活的同时,互联网贷款业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风险管理不审慎,存在多头授信、过 度授信等风险。一些借款人同时向两家及以上的金融机构申请放贷,由于征信系统在网络借贷领域的应用不充分,互 联网贷款业务出现多头授信问题。与此同时,助贷机构盲目扩张规模,对借款人的风险审核流于形式,借款人借款总 额甚至超过 100 万元的限额,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问题相互交织。第二,部分商业银行将借款人风险审核、贷款发 放、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全部委托给合作机构执行,自身仅提供资金赚取利差,这不仅使得银行失去内生发展动能, 还使得资金流向难以跟踪、高风险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大了潜在风险。第三,商业银行受合作机构风险的影响较 大。如果合作机构出现贷款集中度过高、不良率高企等问题,其风险很可能向银行传染,给银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为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发展,相关监管政策也加快落地。自 2017 年以来,互联网贷款相关政策频出,互联网金 融风险分类监管、重点排查和专项整治成为监管体系的核心任务。

对于助贷业务来说,2021 年是一个分水岭。2021 年之前,不管是监管政策,还是经营压力,都促使金融机构加大普 惠金融拓展力度。同时,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普惠客群与业务经验,并在获客、风控、运营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科技能力。在此背景下,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一拍即合,促使助贷模式全面崛起,并成为了加剧行 业分化的助推剂。自 2017 年央行和银监会共同颁布 141 号文,对“现金贷”业务作出规范以来,互联网消费金融业 务连续三年发展迅速,助贷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贡献率在 2020 年攀上峰值。 2021 年下半年以来,助贷业务遭遇密集式的强监管。助贷规模增速明显放缓,由 2020 年的 56.4%降至 2021 年的 13.6%;助贷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助贷放款占比由 74.6%跌至 70.5%,助贷余额占比由 86.2% 跌至 82.9%。在助贷政策限制这块,监管下足了功夫。相比较而言,禁止变相兜底这一措施,通过将风险转移到银行 业金融机构并基于银行业已有的完善、审慎的风控体系,同样实现大幅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且副作用更小,因此禁 止变相兜底是更可选的措施,也是未来监管层在助贷业务上施策的方向所在。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4.3 “断直连”影响几何?

正如第三方支付断直连一样,个人信息的断直连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牵扯互联网金融平台、 三方数据平台、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个人征信机构等各利益攸关方。多位银行从业者和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政策对 于银行的影响并不大。对于银行、消金公司来说,把好风控这一关,一方面可以依托于自身积累的数据基础,另一方 面可以从征信机构获取信息。但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断直连”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 金融机构与平台间助贷业务的分润模式发生变化

“断直连”之前,在银行和蚂蚁的联合贷中,蚂蚁花呗的收益率并不高。一直以来,蚂蚁按客户实还利息比例的 30% 向银行收取手续费,其中生息比例约为 50%,不生息的部分,蚂蚁需要给银行贴息 5%。假设花呗生息资产收益率为 13%,资金成本率为 3%,核销前贷款不良率为 4%(按信用卡估计)。经大致测算,银行角度花呗实际收益=前端收 益*生息比例-资金成本-不良=(13% *70% -4%)*0.5-3%<0,总的来说并不赚钱。站在蚂蚁角度,贴息后的实际收 益=前端收益*生息比例*实收利息 30%-贴息=13%*0.5*30%-5%*0.5<0,收益率也不理想。 相较之下,借呗的分润模式更有利于蚂蚁。同样假设借呗生息资产收益率为 13%,资金成本率为 3%,核销前贷款不 良率为 4%。银行角度借呗实际收益=前端收益-资金成本-不良=13%*70%-3%-4%=2.1%;蚂蚁角度收益=前端收益* 实收利息 30%=13%*30%=3.9%。

“断直连”之后,个人征信公司还会向信息使用方收取一定的“通道费”。理论上这一费用需由链条中的数据使用方 (金融机构)承担,但由于金融机构相对强势,实际承担方为助贷平台。助贷平台承担数据“通道费”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在原来的分润模式基础上,平台直接支付费用;二是由金融机构向个人征信公司支付费用,但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助贷服务费率有所调整。在第二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与平台间的助贷服务分润模式将会产生变化。 短期,助贷平台的数据采购成本不会发生变化,甚至能获取一部分征信公司让利。目前个人征信公司业务尚处起步阶 段,除快速建立系统为金融机构、助贷平台及数据服务商提供服务外,其最关注的是尽量快速积累数据建立数据壁垒, 因此,个人征信公司更多地选择与平台进行商务置换,即减免数据“通道费”,增加与平台间的数据交互、贷后数据返 回、联合建模等合作。

(二)互联网助贷平台议价能力下降

在《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出台以前,多数银行放贷依赖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助贷平台凭借数据优势,推出了自己的征 信公司和信用分,比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芝麻信用分,私立“信用茧房”,脱离金融监管部门的管控。 “断直连”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要“上交”征信数据。信贷的核心是风控,“断直连”政策要求互金平台几乎将 积累多年的、所有的用户风控核心信息都同步给了合作金融机构及个人征信公司,个人征信公司成为重要且少量的合 规核心数据源。如此一来,助贷业务中的核心风控环节将实现系统与数据的隔离,助贷平台仅可参与承担技术风控环 节任务,助贷平台的风控能力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头部企业整改情况各有分化。对于互联网头部平台来说,虽然其行业地位、合规水平、经营规模处于市场前列,找征 信机构合作相对比较容易,或者自己有能力申请或参股征信牌照,但是在利益权衡之下,一些头部平台尚无动作,处 于观望时期。目前,有消息传出中邮消金采购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京东金融合作产品断直连服务;而蚂蚁集团参与成 立百行征信后,由于股权分散等原因,迟迟不愿上交数据,后来经协商,获批筹备成立蚂蚁股比较高的“钱塘征信”, 但至今仍无开业消息。 规模较小的金融数据平台处于弱势。相比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度小满等头部平台,360 数科、乐信、信也科技等数 据平台受到政策影响会更大,整改将缓慢推行。2021 年下半年以来,360 数科、乐信、信也科技股价持续下跌,市 值出现较大回落,转型仍存压力。此外,随着个人征信机构话语权变强,专注于数据的金融科技公司不仅要上交数据, 还可能要给征信机构上交“通道费”。 互联网平台的客户和信贷规模,最终逐渐会转移至强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其中,头部互联网平台将会在监管要求下 与金融机构形成新的合作模式,而一些依赖信贷业务的中小互联网企业如果不符合征信机构合作门槛,将会面临被淘 汰的风险。

(三)持牌征信公司进入红利期

“断直连”要求互联网平台机构与金融机构必须通过个人征信公司进行助贷业务。我国目前实行央行征信系统与市场 化征信机构协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发展格局。根据央行发布的《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截至 2022 年 8 月末, 个人征信系统接入金融机构 4081 家,收录 11.5 亿自然人信息,日均提供查询 1084.4 万次;企业征信系统接入金融 机构 3811 家,收录 9874.6 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日均提供查询服务 27.3 万次。 百行征信、朴道征信、钱塘征信设立的初衷是在原央行征信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补位民间个人征信。央行的数据 来源和服务对象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小额贷款 公司等等,但在覆盖面上长期存在较大盲区。因此,央行需要民间征信公司提供更加细化的个人消费、理财、投资、 生活缴费等数据。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推动持牌征信机构 “入市”,现已批设 2 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朴 道征信,钱塘征信在筹办批复中。同时备案 134 家企业征信机构和 59 家信用评级机构,形成央行征信中心与持牌征 信机构优势互补的市场格局。

百行征信是国内第一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经过四年发展,百行征信在数据库建设、产品开发 等方面表现突出。截至 2022 年 5 月 22 日,百行征信累计拓展法人金融机构 2526 家,较去年上涨 21%;个人征信 系统收录信息主体超 4.8 亿人,较去年上涨 140%。

安装POS机:消费金融行业分析:资产质量可控,断直连影响几何?

产品调用量数据两亮眼。截至 5 月 22 日,百行征信所有产品累计调用量超 33.8 亿笔,同比增长 376%。其中,个人 信用报告累计调用量超 6.8 亿笔,同比增长 113%;信息核验、反欺诈、特别关注名单等个人增值征信产品累计调用 量超 25.6 亿笔,同比增长 556%;企业征信产品累计调用量从去年的 435 万笔激增至今年的 14500 万笔。

作为国内第二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机构,朴道征信背靠北京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加上京东、小米股 份加持,两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董事长赵以邗在 7 月 30 日举行的 2022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峰会上,披露 了公司成立近两年来的业务发展数据。目前朴道征信合作数据源和数据科技公司超过 50 家。截至 2022 年 6 月末, 累计上线产品 47 大类、412 款,实现调用 19 亿次,签约金融机构等客户 201 家,与 400 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 系,与 10 余家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此外,中邮消金近期就“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京东金融-朴道 征信断直连项目”进行了采前公示。公示显示,中邮消金采购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京东金融合作产品断直连服务。 未来蚂蚁集团在选择“断直连”合作机构时,首选是钱塘征信。断直连数据的对接传输需要资金方、资产方、征信机 构三方紧密合作,对于京东而言,接入朴道征信会使其业务上、技术上的对接更顺畅。以此逻辑,蚂蚁集团下需要“断 直连”的金融产品,首先应该选择钱塘征信。去年底,央行公布受理了钱塘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蚂蚁科技集团 持有钱塘征信 35%的股份,与浙江旅游投资集团持平。自从公示之后,至今尚未有钱塘征信落地的消息。 征信机构作为数据交互中心的地位越发明确。在征信服务过程中,从信息的采集到使用都将有专业的管理流程来保护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未来个人征信机构强大之后,可以推出自己的信用评分和模型。

(四)信用“白户”问题得到解决

从技术层面来说,商业银行要做好自主风控,就必须掌握客户申请数据、身份数据、场景数据和行为数据。随着金融 科技快速发展,一些非信贷交易数据用于预测或计量一个人信用程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第三条“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 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的规定,“断直连”以后,商业银行能够获取并使用“替代数据”,包括 缴税数据、工商登记信息、涉税信息、用电数据、用水数据、环保数据、用工数据奖惩数据、司法诉讼数据等非信贷 的数据,这对解决个人信用信息空白问题有重要意义。 利用替代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管理服务,作为后续风控审核的依据,提高征信机构覆盖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银 行与助贷机构合作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百行征信表示,公司在充分利用征信数据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支付、 电商、运营商及设备等替代类数据价值,设计开发“白户”征信服务平台,截至 5 月 31 日,“白户”平台已累计推广 机构 419 家,签署采购协议 135 家,平台系列产品日调用量超 400 万笔,产品累计调用量突破 2.8 亿笔。通过对个 人信贷信息以外的信用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可以对个人信用状况做出研判,帮助商业银行触达客户、识别客 户、判断客户、放款客户,帮助缺乏信贷记录或只有少量借贷记录弱势群体能及时享受到可得的普惠金融服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拉卡拉POS机 个人POS机 移动POS机

拉卡拉POS机免费申请,免费办理,卡拉合伙人,添加QQ/微信:191506129  备注:POS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9150612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hhrkala.com/19279.html